close

「氣質」是天生而來的一種「行為方式」。西元一九五六年由美國紐約大學一批學習發展學家,針對行為科學立場,開始對一群嬰幼兒做長期追蹤觀察研究,發現嬰幼兒的人格發展和生理﹑智能有著決對之相關,但也會受到本身「氣質」和所處的環境交互影響。

在這次研究中,發展學家證實「氣質」是天生的一種「行為方式」,就像每個人因天生的視﹑聽覺﹑五官及心靈的敏感度不同,相對的「氣質」亦不同,它是人與人之間,除了外觀的高﹑矮﹑胖﹑瘦等、生理上的個別差異、以及智力的不同之外,另一項與生俱來的個別差異。
  
  所以「氣質」是沒有好與壞之分的,「氣質」不同的孩子就需要不同的照應。想認識孩子屬於什麼樣的氣質,並不是只有專家才能做到,我們也可以了解什麼是氣質,它要如何的評估,以及如何的「因材施教」等,所以不同氣質特徵的孩子,愈早觀察才能愈真切。首先,就「氣質」而言,可分為九大項度:
  
  1.活動量: 它是指孩子全天的活動中,其動作的頻率及速度的多寡。活動量高的孩子,似乎無法安靜坐下來,整天動個不停,睡眠時間短;而活動量小的孩子卻像個小紳士、小淑女,總是安靜坐著,不喜歡激烈的活動。
  
  2.規律性:從字面上很清楚的了解,亦即做任何事按照時間內完成,如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候吃飯及排泄等,都會像鬧鐘一樣的準。這樣的孩子「氣質」上稱為「有規律」,但有些孩子無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在「氣質」上就稱為「沒有規律」。
  
  3.注意力分散度:係指孩子易受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干擾或改變其正在進行的活動。注意力分散度大的孩子易受躁音之影響,而使注意力分散,例如,聽到腳步聲或別人的說話聲等。
  
  4.適應度:指孩子對適應新社會環境所表現於傾向接受或拒絕﹑排斥等,適應度高的孩子,剛開始參與團體活動或遊戲時,會有些猶豫不決,但很快就能投入活動,且在活動過程中慢慢地改變關係。
  
  5.趨避性:指孩子對社會情境所表現的接受或拒絕的反應,對孩子而言,包括陌生人﹑新食物﹑新環境或新的情境等新的刺激,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特別指接受新經驗時會很快的投入新的學習環境或即使第一次上台表演,也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等之類的行為。
  
  6.堅持度:指孩子對事情的解決或問題的傾向,即使面對外來的干擾及阻礙時,都能持續進行下去的程度。堅持度高的孩子,一旦開始做什麼事,就非做不可,如果中途被打斷,也會嘗試用各種方法持續的完成原來進行的活動。
  
  7.反應閾:是指孩子的個體某種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人除了五覺之外,另一種「覺」我們稱為「社會覺」就是一般說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反應閾高的孩子,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會有反應;相對的,反應閾低的孩子,遇到事情時,能即時反應等之行為。
  
  8.反應強度:指孩子的喜﹑怒﹑哀﹑樂需求和意思過於激烈或過於微弱,最顯著的干擾是人際關係。反應強度高的孩子,如果喜歡某件事或人時,他會明顯的表達出來,所以能不喜歡他也難,反應強度低的孩子,相對的所傳之訊息就顯得微弱,較無法受到別人的注意。
  
  9.情緒本質:係指孩子對情緒表現的傾向,特別是指「正向」即是友善﹑高興的,「負向」即是指不友善﹑不快樂的。以臺灣兩句方言「坳嘟嘟」「笑微微」來形容,情緒強度高的孩子,如遲到了,因笑微微的表情,可能少了責備;情緒強度低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表情冷漠﹑不友善,得到的卻是訓斥等。
  
  了解影響氣質的九大項度後,各年齡層的氣質要如何評估,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我們要怎麼來調整教育的方式,以及如何影響親子關係﹑人際互動,甚至達到學習的效果及輔導的策略呢?下篇將為您作進一步的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