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動兒的教養原則與輔導策略:
過動兒的教養是一條與毅力、耐心拔河的漫漫長路。但過動兒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會製造麻煩。過動兒一般十分熱心,沒有心機、很少存心害人、喜怒立刻形於色、不會做作。欣賞他們的優點,忽略他們的缺點,是對待過動兒最好的方式!
家長和老師必須了解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因為孩子在生理上的缺陷,造成腦部在發育的過程中,自我控制出了問題。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以下提供一些教養過動兒的基本原則,來協助家長和老師面對孩子的問題。


(一)了解與接納:
能夠主動去了解ADHD兒童的問題和困難,是輔導的第一步。 了解ADHD兒童的行為特徵和生理、心理因素,才能以較客觀的態度和期望去對待他們。其次,能給予ADHD兒童一種真誠的接納,避免一再使用傷害性的標記,老師不因其特殊異常行為而排斥,應積極建立和兒童的溫暖關係,為日後的輔導打下良好的基礎。許多專家學者都發現,巧妙的運用班級經營的策略,不但可以改善過動兒的行為,發現其潛能,建立其自信,還可以讓同學行接納進而一起協助過動兒學習。

(二)善用頻繁的鼓勵與運用即時的回饋 :
對於過動兒他們需要更多更頻繁的回饋和鼓勵。當孩子做到的話,別忘了給予他即時的讚美和獎賞。通常人類行為的形成是經由一個刺激引起一個反應。過動兒比起一般孩子對於他們的行為或活動需要更即時的回饋。所以給孩子的回饋要專一清楚,並且盡量就在行為發生之後。這樣對過動兒在發展出好行為,以及維持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的幫助。給孩子的回饋包括讚美,鼓勵或是身體上的擁抱。不管給予孩子的回饋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越能提供孩子即時的回饋,對過動兒的問題行為改善越有效。


(三)兼顧正面鼓勵與負面處罰:
對ADHD兒童的不當行為,應採用適度的處罰,對改善其行為卻有一定的價值。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避免在一開始就用處罰的方式,來壓制我們不期望孩子的行為。運用「飽足原理」及「冷靜處理」時,鼓勵正面行為優先於處罰負面的行為。要注意的是處罰盡量是輕微,並且只是針對某一個特別的負面行為。然而什麼是正面行為或是負面必須重新定義清楚,要根據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來告訴他,讓他很清楚的知道行為範圍的極限。


(四)善用忽略法則與增強原理:
對於過動兒童的不當行為,最好的處置方式可能是採用削弱的原則,故意不予反應,以免造成負面的增強。但對於其良好的行為表現,則應該把握機會給予鼓勵和適度的增強,使其建立正常反應的模式,以改善不當的行為。


(五)對待一致性:
首先照顧者對孩子的要求必須一致。不能因為時間或情境的急迫而改變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其次,要訓練過動兒知道這些原則和後果,儘可能的在家施行的原則依舊適用在家裡以外。 其三,父母親在管教孩子的態度必須一致。但絕不可以一方在處罰孩子,而另一方在旁反對甚至還扯後腿。 否則這樣會造成孩子的比較和價值判斷的混淆,造成無所適從。


(六)疏導旺盛的精力:
既然ADHD兒童精力過人,坐也坐不住,那麼就應該盡量使他有正常活動的機會和時間。可以藉著運動、或他喜歡從事的有趣活動,疏導旺盛的精力。或賦予他特殊的任務,如愛心服務等。另外像本校資源教室設有感覺統合訓練室,對ADHD兒童做定期的訓練,如滑板、推球、轉圈、球池等活動,不管其療效如何,就疏導旺盛精力的角度而言,每天將近一個小時的劇烈運動,倒也達到一些輔導的效果。


(七)體諒與包容:
生活中保持一個幽默感和包容的態度來看這個世界,會讓自己比較快樂一點。事實上很多過動兒常出現衝動性的行為而難以控制。如果家長未能體認這點,反而處罰或壓抑孩子衝動性的行為,這樣可能造成兩個極端的反應。即時的肯定孩子的正面行為,有助於增強他自我功能的形成。如此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對於過動兒的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幫忙。老師應利用機會向全班學生說明ADHD兒童的症狀,讓學生能了解他的行為,並進一步去體諒和包容。同時老師可以鼓勵有愛心的同學,以小團體的方式和他做朋友。如此不僅不會使ADHD兒童成為「孤獨兒」,更能增加和同學互動的機會,以改善人際關係,學習良好的社會適應。


(八)學習原諒 :
聖經上說得好: “ 不要含怒到天亮。” 把自己的憤怒不舒服或個人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試著去原諒別人並非故意如此,因為他們真得有困難而無法控制自己所做的行為。學習寬容可以幫助我們放下心中的怨氣,我們才能有力氣和保持理性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但是寬容並非縱容,雙贏策略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所以老師和家人都一樣,都要有學習原諒的觀點,來帶領孩子面對自我。


(九)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
有很多過動兒的家長經常困擾的事情,就是孩子在家裡還好,再怎麼頑皮不聽話,至少他還是在家。特別是當孩子的問題活生生的呈現在別人面前或公共場所,這樣的情形常伴隨著家長很大的焦慮和丟臉感覺。事實上,我們發現和孩子在事前分享和討論,的確有助於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必要時也可以利用暫時隔離法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別忘記一定要給孩子即時的回饋和鼓勵。父母親可以試著檢討自己和孩子的互動試著和別人討論,慢慢的修正最合適孩子模式。或許你會發現生活中和孩子相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